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动态 >> 研究生活动 >> 正文

王笛教授解读文本、叙事与历史中的袍哥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12-01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 王玺杰)11月30日上午,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王笛教授做客华中师范大学第一百四十九期华大论坛,在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带来了一场题为“袍哥:文本、叙事与历史”的精彩讲座。我院院长吴琦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教授从记载袍哥历史的官方档案入手,指出这只是政府和精英塑造袍哥形象的一部分,由于书写历史者必然带有其主观因素,这无疑将妨碍到我们对袍哥的整体认知。王教授进而提及研究历史的方法论问题,他认为当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数量同真实历史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史学家的职责就是要正确解读文本,发现并写出客观的历史。

然而资料是多元的,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解读方法,王教授对此列举并分析了五种不同的文本资料。第一类是官方档案,这是研究秘密社会的基本资料,但王教授以娜塔莉·戴维斯的《档案中的虚构》及孔飞力的《叫魂》为例,告诫大家档案中也含有不实记录,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故而需谨慎使用。第二类是社会学调查的叙事,借助这类资料可以对微观史展开探索。王教授就曾以燕京大学本科生沈宝媛所作2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一个农村社团家庭》,写出20余万字的微观历史,同时以其他资料反证,从中得出诸多线索。第三类是小说的叙事,富含档案中所缺乏的细节内容。王教授以沙汀、李劼人的小说为例,指出书中描写的许多情节与现实历史一般无二,真真切切地反映了社会的日常生活,虽然小说属于文学创造,但对史家探索历史细节提供了独特的帮助。第四类是袍哥的个人叙事,即建国后袍哥中的幸存者对过去进行回忆。这类袍哥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底层袍哥,多为普通的劳动者;一种是左翼袍哥,与共产党存在联系;另一种是本分袍哥,并未干作奸犯科之事。个人经历的回忆虽是珍贵的口述史记录,但同时也要判断其真实性。第五类是文史资料的叙事,这是关于袍哥描述最多的文本。王教授结合自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阅览的经历,指出关于袍哥的文史资料重复颇多,且政治化的表达影响了其价值,不过仍能从中发现可供研究的历史细节。

随后,王教授对五种文本所展现的袍哥共性进行归纳。他认为中国现代化过程摧毁了传统的社会组织,而袍哥趁机扩张,渗透进地方政权,很多地方精英甚至都加入了袍哥组织。他还指出不同的文本都参与了袍哥形象的塑造,而1949年前后的叙述则显得界限分明。

最后,王教授强调袍哥的覆没是其传统地与国家机器对抗之必然结果,但它对当今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依然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研究其意义之所在。

 

附:王笛,1956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获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

关闭